2016年,是智能硬件的发展元年,但在实际生活中,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效果。在“周鸿祎实验室”的第三次交互式课堂上,周鸿祎根 据15 位学员的企业需求,从产品角度对如何正确运作智能硬件产品,进行了细致的解读。
很多智能硬件的产品是伪需求,非高频也非刚需
目前的看到的智能家居产品中,有一半的产品属于非刚需,比如水静传感器,无线遥控开关它一定是有用的,但却不是刚需的。智能家居领域要抓住懒的人性,人是能一步完成的工作绝不两步,低频低损失的场景更要注意。
去年比较火的app中控最终没有结果也是这个道理,消费者控制一个电器,需要拿出手机,点击app,寻找到功能等一系列的操作,这是反人性的。
车联网里面的辅助驾驶也是一个伪需求,辅助驾驶里面的车道保持、自动辅助、刹车辅助、倒车辅助、碰撞报警并没有真正的对消费者产生影响,主要是因为不能产生切实的效果,如果能真正的跟汽车连在一起,能在关键时候帮司机踩一脚,才是有价值的。做车载互联网也要回到用户心理和用户场景,有一个方法论的方法来理解这个问题,没有体验的产品很难有生命力,只能靠营销来堆砌数字。
用这个思路来看辅助驾驶的时候,绝大多数司机开车一年的事故量平均不到一次,作为一个受过训练的司机,已经能解决在路上绝大多数的情况,辅助驾驶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,如果在车辆密集的情况下总提示距离太近、违规并线、车道偏离的问题,司机会把它关掉。只有危急情况下,辅助驾驶真正的发挥作用,踩了刹车、车辆失控时发挥作用了,用户才会有体验,才会去用它购买它。但是这非常难做最后会发现做辅助驾驶,不如直接就做自动驾驶,给用户直接的体验。
用户的打开方式很很很重要
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。汽车领域的后视镜影像记录器是一款刚需高频产品,它的应用场景是向后录像防止后车追尾纠纷,倒车擦碰等。 但360 一开始做的是便于安装的绑带式产品,车主自己可以装。但真正替换原装的时候发现了两个问题:丑、麻烦。丑是说改变了原有车浑然一体的布局;麻烦是说安装过程中电源线很难解决,需要进行布线,虽然只要几分钟但是还是有很多怕麻烦的车主不愿意操作。
后面还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。绑带式的安装方法,影像记录器镜头只能装一侧,这样就有一半会被后视镜挡住,影响录像的广角,造成产品使用效果大幅下降,如果出现事故拍不到,用户肯定会流失。此外在实际测试的时候发现,即便是私家车也有很大可能换司机。新的司机上车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座椅、后视镜,后视镜调整过后,又影响行车记录仪的角度。一个简单的后视镜影像记录器产品就有非常多的细节要注意,最后我们采用覆盖原有后视镜,加大广角不论怎样调整,都能全面覆盖后方所有视角的方案,但即便目前走线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。
还有一个案例是智能锁,这是周鸿祎创业实验室一个学员的项目。它的安全属性要求特别高。这种产品的运作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,一是要紧抓线下安装、线下售卖。二是产品要有足够的溢价,足够的利润率,方便线下进行服务,进行多级分销。